发布时间:2020-12-25 20:05:51
大家知道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半导体相关行业都是一片看涨的态势,先是屏幕涨价,然后是8英寸晶片产能涨价不足,然后是半导体元件的上涨,还有铜板等原材料的上涨。
接着,涨价的“多米诺骨牌”爆发,一步步蔓延:屏幕涨、晶片涨、材料涨、pcb板涨、封装涨、芯片涨,不仅国外芯片涨,国产芯片也涨。
不仅价格上涨,还伴随缺货,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议价能力弱,备货少,缺货就更严重了
那么,这次涨价的逻辑是什么呢?主要原因有两个,一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威晶的产能和备货,等疫情稳定下来,需求增加了,产能就跟不上。
二是8英寸晶片是成熟产品,利润本来就不高;各大车厂其实已经在缩减产能主要生产12英寸晶片。一下子随着5g、ai、alot的发展,8英寸晶片的需求大增,产能也跟不上。所以就会出现供不应求,产品大涨。
但从目前来看,尽管各种上游材料、加工、原件上涨,但暂时的涨价野火还只是蔓延到上游,并未涉及终端产品。
比如大家的手机、电视、电脑、汽车等,以及一些智能家居产品、物联网产品等,并没有因为上游芯片、屏幕等涨价而涨价。
毕竟按照从产业链上游晶圆厂到现货市场终端市场的发展逻辑,上游产品的大涨价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反映到终端市场。
所以我们可以预期的是,虽然现在大家只是听说上游跟半导体有关的各种材料价格都在上涨。但到了明年,使用这些配件的终端产品价格会有所提高。
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,消费者才是最终的韭菜。最终都要由消费者买单。只是时间有些滞后。制造商并不都是做慈善的。成本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